艺术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反思

  • By创龙教育 |
  • Keywords文化教育, 艺术教育 |
  • Posted at 2015-10-26
在学生当中,不乏这样一批人:他们已经到高三年级了,还不敢当众说话,上台就哆嗦,有的人性格孤僻,躲避、抗拒与人交流。还有的学生一切都无所谓,眼中无光,家长说什么,就回应“你说对就对啦”、“有本事你来”等。 近几年间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都发生过学生自杀事件。能上清华、北大的学生,在当下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下都是优秀的学生,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?高校对类似事件消息的封锁,除了是对生命的蔑视外,更想掩盖的是什么?一个人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做最后的呐喊,为什么?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反思:中国的教育怎么了? 人的思想和情感的理解、表达,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,都需要进行一次切实的反思与研讨。 当今社会,科学技术日新月异,物质文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,然而,社会精神文明却被人们淡忘了,这是人们普遍感受到的。生活中人们都在忙碌地做各种事情,人们的生活变得机械化了,人与人之间缺乏情感,生活中缺少感动。尤其是随着网络、手机、微博等的发展,我们经常看到,即便是能把人们聚集的场合,玩手机、上微博的人也不在少数,大家用手机把自己禁锢在物质世界里,缺乏精神、情感上的交流。 在学校也是如此,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,形成了考试的“战争”,孩子们变成了考试的“机器”。强大的课业压力让孩子无法从中解脱。过度地强调知识,致使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被忽视。现在的孩子们生长在“以自我为核心”的家庭里,整日往返于住处与学校之间,在待人接物方面很不成熟,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,又由于很少与其他人一起参与有情感交流的活动,学生的各种情感诉求得不到合理的引导,更没有情感的出口,就会时常产生精神不安、情绪消沉、烦恼等心理问题,才会产生出当下的各种“学校现象”,才会出现各种冷漠、暴力、虐待、自杀等极端行为。当我们听到或看到这些现实中的教育问题,责怪孩子没有达到身体、精神、思想方面应有的成熟,责问教育体制的种种问题时,更应该认识到的是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——孩子缺乏“情感教育”。 音乐的本质是“感动”。应该使每一个学生产生各不相同的、属于孩子们自己的、各种各样的“感动”,动情是对艺术教育的正确理解。 然而,在中小学教育的音乐课中,仍然在强调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,忽视了音乐教育原本的愉悦、快乐的体验,以及通过音乐进行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教育。在很多中小学生当中,音乐课变成了“令人讨厌的科目”,与其这样,不如取消音乐课,改为学习文化课,还可以让孩子提高分数。正因如此,很多中小学取消音乐课也是理所应当的。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,但这些政策的实际落实显得苍白无力。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音乐课中失去了“情感教育”的本质。